奶粉冲调后有颗粒和奶块,怎么回事?



 

这是朋友给的照片,看看是不是和你遇到的一样呢?

 

1、溶解性与质量能划等号吗?

 

 

一定程度上,奶粉的溶解性好坏,并不能代表其质量的优劣,比如处在奶粉安全级别顶端的有机奶粉,普遍溶解性就不理想,给宝宝吃有机奶粉的妈妈可能深有体会。所以用溶解性去判断奶粉好坏是有局限性的。

 

影响奶粉溶解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不同季节、地域的奶源、奶粉配料的差异、生产工艺、 冲调方法等,而这些因素不能100%可控,因此导致了不同配方或不同批次间奶粉溶解性差异出现。 

 

2、奶瓶中的奶块是什么?

 

奶粉冲调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粉质颗粒没有充分与水接触,影响了其在水中的分散。没有分散的奶粉块外部是湿润的形成了一个不透水的“保护层”,水无法进入到里面,于是变成了一个个外湿内干的难容奶块,就算用力摇晃奶瓶也无法将其打散。

3、硬颗粒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配料表中看到,一款配方奶粉会添加几十种原料来配制成一款各方面营养都满足宝宝需求的奶粉。而这些配料的颜色、气味、味道及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各有不同。

 

在奶块里揉搓到的小颗粒,或在奶瓶底部沉淀的白色或晶体状的小颗粒,主要是一些难溶或微溶的成分,如配料中的碳酸钙、磷酸三钙分别为白色固体或晶体,是不溶于水的,但能溶于胃酸后在小肠被吸收利用。奶粉冲调后,这些成分多数与蛋白质、脂肪等悬浮于奶液中,溶解不好时部分会沉淀于奶瓶底部。

 

在没有溶解的奶粉块中,不仅仅有碳酸钙、磷酸三钙,还有无法和水充分接触的可溶性成分,如晶体状的硫酸锌、硫酸锰、碘化钾、牛磺酸和乳糖等。

 

为了改善奶粉溶解性,奶粉厂家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添加磷脂、采用奶粉造粒技术等来提高溶解性,但是都无法完全保证其每一个批次的溶解性一模一样。

 

 

其实,当遇到一款溶解性不理想的奶粉时,只要掌握好冲调技巧,也可以冲调出很“好看”的奶液来哦。

Top1
  怎样冲调溶解好?

 

奶粉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溶液,提高溶解性主要是改善这些营养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性,让可溶于水的物质尽量都溶解,让他们的液相更好看。以下两点建议,对改善溶解性很有帮助。

 

1、水温合适

 

 

水温会影响奶粉溶解过程中的分散和沉降速度,过低分散性不好,过高蛋白质变性了增加了不溶解成分,导致溶解性下降。

 

最好根据奶粉冲调说明来确定水温,不同奶粉采用工艺及配方不同,需要的冲调水温有所差异,采用了速溶技术的奶粉(这是一种工艺,与添加速溶剂区分),溶解所需温度可能稍微低一些。一般奶粉冲调温度在40-60℃之间。最好有水温计测试水温,用手试水温误差比较大。

 

冬季,手的皮肤温度低,对高温比较迟钝,水温容易过高,所以冬季用手试水温,手感不要过烫。夏季,皮肤温度表面温度高,对高温感觉敏感,手试水温,需要有些烫感就还差不多。这种手感,也是我多年冲调奶粉的经验之谈,需要多尝试才可掌握,随着冲调奶粉的熟练程度增加,很多妈妈是可以悟出这经验的。

 

2、采用二次冲调法

 
 

 

溶解性不好,可采取二次冲调法来改善溶解性。当我给朋友介绍这种方法时,他是抓狂的,觉得带娃已经很辛苦了,为什么在冲调奶粉这件事情上不能简单些呢?其实这个方法说起来复杂,操作起来也很简单:

 

将所需的水到进奶瓶,先舀取你所需奶粉的一半,摇匀;再舀另一半,再摇匀就好了,整个过程也要不了两分钟。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奶粉与水的接触面积,不容易出现奶粉抱团导致外湿内干的现象。

 

若是奶粉冲调的量大,还可以分三次进行,并不需要每次都盖上盖子摇晃。你只需握住奶瓶上部,转动手腕用力,朝一个方向摇晃奶瓶,这种冲调手法使奶粉溶解均匀、不易气泡、奶液也不会溅出来。

 

必要时,用干净的勺子或搅拌棒来搅拌助溶也是可以的。